别被指数忽悠!5个致命缺陷导致自建指数组合跑输大市
来源于:英为-推荐
发布日期:2025-07-29 20:02:07
市场下跌时,特别是在经历长期升市后,总会听到这样的老生常谈: 「要有耐性,持续投资,等待时机。」
为什么?因为市场长远来看总是向上。但这种说法有个致命缺陷。
你的投资组合跟市场指数是两回事。
很多人喜欢拿自己的投资表现跟标普500等主要指数比较,这对实际投资者来说可能非常具有误导性。以下是原因:
1)市场回报不等于复利投资组合跟市场对标最大的误区,就是混淆了复合回报率和浮动回报率的差别。来看个例子:
尽管市场长期平均回报率可达10%,但这并不意味每年都有10%回报。假设投资者想在5年内每年获得10%的复合回报,让我们算一算。
连续三年有10%回报后,。要重返原来的平均回报率,还得涨30%。
。。
看看紫色区域显示的年度「平均」7% 回报,跟实际回报差距有多大,问题就在这里。
理财师承诺的回报(这也是理财规划中的重大缺陷)与实际所得,长期下来差距惊人。
「把市场波动计算在内,当初的承诺回报(这是财务规划的重大缺陷)与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,长期来看就会相当惊人。
更重要的是,在你能实现所谓的长期平均回报之前,恐怕人都不在了。」
10%的年化回报看似诱人,但这是100年间的平均值,还包含了近4%的股息。更何况现在的股息率还不到2%。
但比时间更重要的是,投资组合指标和实际持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。
让我们先设立一个投资组合基准例子。我们选用五家假想公司来建立样本指数,这跟使用500家公司的指数原理是一样的。假设每家公司发行1000股,每股作价10美元。下面我们会比较这个指数和「你的投资组合」(一笔按照指数相同比重配置的50000美元投资)的表现。为方便最后计算业绩表现,我们把接下来的六个例子按年份顺序排列。
第1年是起点,我们先将 50000 美元按照样本指数的配置比例投资于相应股票:
要特别说明的是:
- 样本股票数量较少,会令指数和投资组合的百分比变化更为明显。
- 除了本文提及的情况外,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表现,例如公司合并、收购等都会改变指数走势。
- 实际投资组合会因为资金进出而改变,这点跟指标不同。
- 这个例子没有计算股息收入,加入这项因素会影响投资回报。
- 最关键的是,税费会大幅拖累投资组合表现,但这些成本在指标计算中是不存在的。
这个例子主要,仅供参考。
来看例子的第二年,假设市场没有特别变化,股价只有一般升跌。下表展示了这些价格变动如何影响样本指数和你的投资组合。
指数和投资组合表现完全一致不足为奇,毕竟价格变动对两者的影响是直接的。但实际市况中,股市很难会有整整一年都「风平浪静」。所以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市场波动对投资结果的影响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指数还具备一些普通投资者享受不到的「先天优势」。
2)和3)回购与破产效应自从上轮经济衰退结束后,企业纷纷大手回购自家股票,规模创下新高。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视股票回购为利好信号,认为这反映公司对前景有信心。但事实却恰恰相反。
实际上,股票回购只是一种手段,目的是人为推高每股盈利,进而带动股价上升。
回购的影响不能轻视。企业的销售额或收入这类数字难以作假。但
让我用个简单例子说明。下表和图表显示一家假设公司连续 5 年的销售表现,年度销售额固定在 10,000 美元。
看看当公司减少流通股数后,每股销售额和每股盈利会有什么变化。
单看这两张图,你会以为公司业务蒸蒸日上。但实际上这五年毫无增长。
我们再看同一例子,但这次假设公司一边回购股票,一边营收盈利下滑。
同样地,如果只关注每股销售额和每股盈利走势(特别是后者,华尔街最看重这个指标),投资者很容易误以为这是家高增长企业。但实际上,公司的销售和盈利都在下滑,只是被流通股减少这个现象遮掩了。
回到我们的整体例子,最关键的是,流通股减少会导致市值下跌。
现在让我们重新看看刚才的指数和投资组合例子。
第三年发生了三件事:
- DEF 公司回购了一半流通股
- MNO 公司宣布破产
- 所有公司股价都出现变动
下表显示这三件事如何影响指数和投资组合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回购和破产事件令指数市值合共跌近 18%。但你的投资组合实际损失仅约 9%。
DEF 公司市值下跌,并未影响你投资组合中该股的价格和持股数量。
4)成分股替换效应让我们来讨论「替换效应」。市场常提醒投资者不要盲目追高,但很少人谈及这个重要问题。
历史上,不少大企业都曾宣告破产,像通用汽车、安然、世通等。每当这种情况发生,指数都会引入新公司替代,并相应调整权重。下表显示了这种替换如何影响指数和你的投资组合。
由于新公司市值较高,替换会实时推高指数水平。但你的个人投资组合却享受不到这个好处。以投资金额计算,破产公司的损失仍然存在,拖累整体组合表现。
这便带出了最后一个环节——「重组效应」。
5)重组效应当需要在实际投资组合中替换股票时,会出现一个限制。
为方便说明,我跟之前一样列出了 PQR 以外所有公司的价格变动,并假设新旧股票的替换是在同一价位进行。
备注:理论上我们可以调整投资组合来筹集资金,购入更多 PQR 股票。不过,由于指数本身没有重新调整,所以只用现有资金才更具可比性。
从第4年的表格可见,指数和你的投资组合在第4至5年期间都减少了1000美元。但有趣的是,指数跌幅达2.7%,而你的投资组合仅跌1.96%。
实际投资组合与指数大不相同股票回购、「换股效应」、税费开支等因素都令指数表现失真。数据显示,长期来看只有四分一的基金经理能跑赢大市。即使跑赢,扣除费用前的平均超额回报也只有 0.12%,而实际成本支出却比这点优势更高。这还未算上收益要缴纳的税款。
追求跑赢大市的问题是,一旦落后,投资者往往会冒更大风险想追回差距。结果反而造成更大损失,表现差距进一步扩大。
执着追逐「指数基准」有以下误区:
- 指数不用预留现金
- 指数没有期限——但你有
- 指数不用分配部分收益用于生活资金需求——但你要
- 要追平指数表现就得冒更大风险(潜在损失)——牛市还好,熊市就惨了
- 指数没有税费和其他支出——但你有
- 指数换成分股时不需要付出额外资金——但你不能
- 指数能从回购获益——但你不能
要在投资路上走得长远,应该注重以下几点来建立投资组合:
- 保本为先
- 回报能跑赢通胀
- 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(别指望市场能持续每年复合增长 8%、6% 或 4%)
- 想赚更多就要承受更大风险,这通常不值得
- 亏损的钱可以再赚,浪费的时间却永远失去了
- 投资策略要配合时间。如果只余5年就要退休,却采用20年期的投资策略(承担过高风险),后果恐怕不堪设想
指数就如独角兽,只存在于想象之中。一味追逐指数只会令你忽略真正重要的事——你的资金和个人目标。投资不是竞赛,把它当成比赛只会自食其果。
在目前的市况下,以上观点值得深思。
立即点此订阅,享半价特惠。
温馨提示: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,目的在于知识了解,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,风险 自担。本站不保证该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、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原创性。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。
分享到